close

柏拉圖對「戀愛的緣起」,有一個很美的理論。

人本來是由男與女共同組成的「合體」,來到這個世界,不知為了什麼?

分裂為二,成為男人和女人。

於是,雙方就在這茫茫人海中,找尋原先分離的另一半。

在還沒有找到另一半以前,你總會感覺「失落」。

直到你找到另一半,合而為一,才能回到完整的圓球體。

這個說法,很符合人們對愛情關係「一對一」的期待,大部分人都欣然接受。

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個「半人」,不管在多遠的未來,某個地方一定有另一個「半

人」在等待,早晚美麗的答案會解開。

所以你很容易把愛人當作一面「鏡子」,想從他(她)身上照見「自己」。

 

 

 

用「投射效應」選情人很危險。

一旦碰到和自己興趣、品味相同的人,便像看見從鏡中走來失散多年的合體。

世界上有兩個這麼相像的人,真是不可思議。

愛吃的,愛喝的、愛玩的樣樣都對味,果然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存在著唯一的另一

半。

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好惡、觀念、信仰、慾望、情緒都投射到情人身上。

我們感覺好的,他也應該感覺好,產生心理學上「投射效應」。

而人與人不可能完全一樣,男女差異更大。

但「另一半」的愛情觀,會讓你容不下任何差異。

而愛情的力量,會驅使你採取去異求同的行動。

人們往往以為我們是透過透明的玻璃在看愛人,我們能看清怎樣是對他最好、最合

適。

實際上我們是把愛人當一面鏡子,鏡子反射我們自己生命的歷程、內在的價值、自

我的需要。

我們照鏡子,並不是要看到別人,而是要看到自己。



問題就出在這裡。

 

 

 

大大小小的摩擦,並非出於一方有惡意,而是出於我們怎麼看待愛人?

也許真的有另一半,你會遇到一個魂夢與君同,各方面都和你相像的人。

兩個相像的人在一起,若是你儂我儂、兩情相悅當然沒事。

但一旦鬧起彆扭來,受傷的程度也最深。

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弱點,面對跟你相像的人,你當然也清楚對方的弱點在哪裡?

就像尼采說的:「愛是一切情感中最自私的情感,所以當它受到傷害時,它是最不

寬容的。」

沒錯,你就會在對方最弱的點,給它重擊。

因為你知道怎麼最能傷害對方,讓對方痛苦。

這樣來來回回,恨就根深了。

大明星蘇菲亞羅蘭說得好:「恨,無非是未完成的愛。」

 

 

要求戀人與你相投,而非相似人們往往以為我們是透過透明的玻璃在看愛人,我們

能看清怎樣是對他最好、最合適。

因此,我建議不要迷信柏拉圖的「另一半」理論。

不要拘泥於找興趣、想法、個性相似的人來戀愛,你大可在開闊的天空下,廣大的

人海中,尋找志趣相投的情人。

注意,「相投」不是「相似」唷!

相投是彼此的缺口不同,互相吻合。

相似是兩片一樣,是要求對方是一面鏡子。

百看不厭的愛情名片《當哈利碰上莎莉》,比利克里斯托演的哈利和梅格萊恩演的

莎莉,兩人初見面就不對盤。

完全不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不但沒有一見鍾情,反而是一見相厭。

別找人填補缺憾,先求自己夠完整。

 

 

 

電影完美的結局,是因為哈利與莎莉終於找到另一半了嗎?

不,不是的。

而是他們各自有了經歷,各自有了體悟,明白了愛的道理。

一個人不需要苦苦尋找另一半,應該是要讓自己完整,再去尋找另一個完整的人。

而不是半人找半人,當你還是半人時,誰都不會剛好填補你失落的一角。

就像希爾佛斯坦的名作《失落的一角》,這本繪本裡,畫著一個缺角的圓,到處找

他失落的一角,怎麼找都對不上。

後來,他自己不斷地滾,慢慢把自己的缺角磨圓了,他成了一個完整的圓,找到了

另一個圓,兩個圓一起向前滾動。

這才對,不,應該說這才「高」。

這比「相似」、「相投」都要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